close

相關內容

中國時報【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多位學者昨天針對近日被廣泛議論的「居住正義」展開討論。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二○一○年臺北市房價平均每坪五十萬元,三十坪房價一千五百萬元。同年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約一百二十九萬。全家不吃不喝要十一年半多才買得起一戶住宅。如以住宅費用占家戶平均消費支出的四分之一,那麼就要四十六年才能買得起一戶住宅。亦即要兩代人工作賺錢才能還清屋款。若是中低所得家戶,兩輩子也不可能買得起一戶住宅。

林萬億認為政府為扭轉居住正義所推出的措施,大多效果有限。以社會住宅為例,台灣現有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數量僅占住宅總量的○.○八%,而鄰近亞洲各國社會住宅占住宅總量比率皆高於台灣,如日本六.○六%、香港廿九%、新加坡八.七%。去年行政院推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打算在包括桃園龜山、板橋浮洲等地區推出合宜住宅,雖然合宜住宅有嚴格的申購條件,但其本質還是國民住宅的借屍還魂,不脫賤賣國家有限土地資源,無助於平抑房價;也無助於提供人民更廣泛的居住權保障。同時去年底內政部公布「社會住宅實施方案」第一批選址地點,然而,開工期程快到了,住宅基地還在抗爭中。能否如期開工,不甚樂觀。

此外,林萬億也指出今年五月行政院又准許財政部青年首購優惠可以搭配內政部青年安心成家專案,不再限二擇一,讓青年購屋最高可貸到七百多萬元。此一購屋優惠加碼措施,不僅意在放寬對房市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而且無異於鼓勵青年跳入高房價的火坑,背負更高的房貸。此外為了打壓豪宅,財政部開徵豪宅稅。林萬億認為此舉對租稅正義有些微幫助,但無助於平抑房價;對無自有住屋者也沒幫助。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則認為台灣房屋稅與地價稅的稅率,是造成居住正義不彰的主因。合理的稅率應是百分之一(即值百抽一),但實際上卻是萬分之七 (值萬抽七)。朱雲鵬舉台北市一棟年前進行拍賣的著名豪宅為例,雖然得標者最後放棄,二點八億的得標價已成為「標竿」。他估算此豪宅於最近年度所應繳納的財產稅。以一般(非自用)的稅率計算,地價稅僅為十萬零三百六十四元;住家(非營業)房屋稅則僅是九萬三千五百零二元,二者合計約占二點八億的萬分之七,是「值百抽一」的十四分之一。

朱雲鵬指出實際上台灣房屋的成交價格,房仲業者知道,貸款銀行知道,政府主管住宅政策的部會及課稅的部會卻不知道。多數國家的多數城市,房地產的實際移轉價格,即使不作為課稅依據,也需要向政府填報,連對岸的上海市也是如此。台灣卻不知何時可以實施?

而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則認為房地產價格劇升,若依實價課稅將會影響原居住者(可能已退休而成為經濟弱勢)的租稅負擔,甚至可能造成被迫遷徙的問題,因此他主張實價全額課稅應以任何房地產交易後的承購者為對象,原居住者的課稅基礎則可採實價比例課稅原則。






熱門關鍵字: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rg5186220 的頭像
    werg5186220

    werg5186220的部落格

    werg5186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